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及课程育人实效,理学院于2025年9月中下旬组织各课程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涵盖《高等数学》《微积分I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化学I》《实验化学Ⅱ》以及数学系分析课程群、物理学课程群等基础与专业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9月17日下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率先在学院一楼报告厅开展教学研讨与集体备课。活动中,吕波、徐峙晖等资深教师提出了宝贵建议,与会教师系统梳理了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疑难问题。课程负责人李瑛老师就教学实施注意事项进行了强调,有效帮助年轻教师厘清知识体系,为课程的高质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24日下午,各课程群相继开展深入研讨。《高等数学》课程组在教四楼B411教室进行备课,负责人杨正豪老师及团队成员周小燕、肖庆坤、朱晓莉、梁爽、陈瑶等围绕教学大纲,深入探讨了本学期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日历与教案设计,并就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达成了共识。
《微积分IB》课程组在教四楼B413开展集体备课,教师们聚焦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与教学方法创新,老师们从教学环节优化、互动形式创新、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了宝贵建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集体备课由陈园园老师主持,张浩、张梅、张懿彬、王璟、刘晓曼、李玲、牛新松等教师共同参与。陈园园老师系统梳理了八个章节的内容,与会教师分别解析了各章节的重难点,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相互借鉴启发。
《实验化学I》与《实验化学Ⅱ》课程群分别组织备课。系主任陶亚奇老师在两场活动中分别强调了教学检查、督导听课、教学质量把控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实验化学I》聚焦基础操作训练与安全规范,《实验化学Ⅱ》重点围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乙酰苯胺的制备和重结晶”等典型实验,由课程负责人张红林老师深入剖析教学重点、难点及思政融合路径。与会教师积极建言,明确了教学方向。
数学系分析学课程群教师在教四楼B203举行集体备课,过程中梳理了课程体系的整体布局、课程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改革计划,并围绕具有农业特色的分析学教学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物理系在化学楼235仿真实验室开展了新学期集体备课,探讨了物理教学与大农类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物理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以及如何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并优化教学大纲。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内容、交流了教学方法、强化了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高质量、规范化、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与课程育人能力的整体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