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我校首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研讨活动在金陵研究院三楼会议室举办,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室常桐善博士作主题报告,全校130余名教育教学管理者及部分学生共聚一堂,就相关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大学教育质量的‘四个投入’”。活动邀请人事处处长包平教授担任主持人。
常桐善博士的主题报告从中美高校本科教育比较的视角,围绕大学教育之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四个投入”等三个方面展开。
常桐善认为追求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本科教育不可忽视。他详细阐述了十二位国外著名教育家对大学教育核心理念内涵的认识。如,Yale Report认为,大学教育之核心是塑造心灵。Martin Trow认为,大学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造就社会现代公民。“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内涵和特征则是约翰•杜威首先提倡,他认为教育应以学生自我指导为主,学生应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而非学生学习的主宰者。皮亚杰等认知心理学家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播者与灌输者。
常桐善在解析“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变化时指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线性拓展输入-输出模式,即:招生、入学、上课、毕业、上课,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融贯价值与就读经验模式,即:期待、入学、经验、成果、贡献的全面教育模式。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学习模式,有不同的过程,其教育效果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常桐善认为,提高本科教育需要“四个投入”的协力作用,即大学本科教育的投入、教师教学的投入、工作人员学生发展指导的投入、学生学习的投入。首先是大学教育的投入,具体包括理念与目标、决策模式、课程设置等。常桐善认为,大学投入要充分考虑资源分配的方法与效用。二是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所讲授的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以及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影响,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学生层面的交叉课程、学生层面的课程等评估学习成果。常桐善以伯克利大学为例,探讨了教师在开课时详细说明课堂教学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师要将非认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让更多本科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研究项目中,并且要随时与学生保持沟通。三是要保证工作人员对学生发展指导的投入,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中心、本科研究与研究项目资助中心的作用。四是学生的参与。报告从中美学生的上课时间、参加活动时间、参加课堂活动、师生互动程度、参加社区服务的比例等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参加活动的师生针对报告所阐述的观点意见,结合各自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交流互动,如,本科导师的选择、教师服务学生的工作量要求、“四大投入”之间的协调、中美本科教育文化的差异等等。包平在总结交流研讨时指出,因文化、制度及实践层面的差异,中美大学教育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中国大学既可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与长处,同时也需要发扬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保持独立的风格,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