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位一线教师齐聚 探讨互动教学新路径
我校举办第九期教师工作坊
12月8日下午,南农第九期教师工作坊在金陵研究院三楼举办。本期工作坊的主题是“创新创业背景下的‘教与学’——互动交流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活动旨在通过专题研讨,提高教师在课堂内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本期工作坊特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姜洪林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洪晓月教授、校级教学名师赵明文教授作专题交流报告。三位教授从师生互动策略、教师工作投入、课堂实践等视角,就自己多年教书育人的经验、做法和体会,与我校百余名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分享。
姜洪林教授以“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为题,结合自身在美国大学开展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互动教学的策略选择。他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最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传统课堂注重教师的知识灌输,容易造成“讲给我,我就听;展现给我,我就理解”的思维定势,而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和教师互动,能够培养学生“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如何主动学习”的思维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他提出了破解传统教学中互动交流不足的六种策略:一是教师提问;二是定时停顿;三是单一问题小组讨论;四是多选问题小组讨论;五是教学效果评估;六是鼓励学生试讲。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应用幽默故事、视频片段、课堂游戏、辩论、竞赛、案例研究、野外实习、课外交流、邀请客座教授等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洪晓月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阐述了自己对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理解与思考,并对如何当好一名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学高才能为“师”;其次,要认真备课和讲解,用努力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第三,课堂上要注意用问题引导学习,适当讲解科学背后的故事,适当增加互动和趣味。同时,教师要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他指出,做好教学是一个教师良心和责任心的体现,希望广大教师能秉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潜心培养学生。
赵明文教授从讲课实践出发,以《微生物学》和《食用菌栽培》两门所授课程为例,从如何巧妙设计讲授内容、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任务、如何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关联性及背景知识、如何运用教学规律探索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实践策略。他认为,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针对不同课程和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包袱和停顿;要将书本知识和产业发展、市场、现实生活等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要善于提出“夸张”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其进行深入思考,学生才能跟得住老师的教学节奏。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要树立演员思维,精彩演绎每一堂课;注意语气、语速和语调,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要合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并结合板书,控制课堂节奏;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互动。他指出,教学和科研不是矛盾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青年教师合理处理好两者关系,会对自身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
为充分调动教师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互动效果,本次教师工作坊安排了12个圆桌小组,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以及解决的办法、经验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三位教授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引发了青年教师们的强烈共鸣,并启发了他们对本科教学的认真思考。教师们踊跃提问,积极发言,就课堂教学策略、实践教学、青年教师工作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最后,各小组代表对小组讨论内容进行了交流。
教师们普遍认为,目前课堂师生互动交流中存在教师授课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未充分理解学生的想法、缺少有效的实践素材、学生响应不积极、信息化对课堂教学的冲击等一系列问题。大家对解决的对策提出建议,一是加强师德修养,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二是课堂模式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三是加强互动交流技巧和策略的学习和应用;四是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最新信息化教学手段。
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从从建设之初就开始推行教师工作坊制度,旨在通过搭建有效的教师交流平台,传播最新教学理念、教授最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教学质量。截止目前为止,教师发展中心共计举办了9次教师工作坊,参与教师800余位。根据校内调查问卷的反馈,工作坊的实施收到教师的一致好评,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改善教学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期教师工作坊由教务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丁晓蕾主持。